图为贵州余庆“舞龙嘘花”迎元宵。
“正月十五闹花灯”,猜灯谜、看舞狮…… 绵延至今,传统的元宵佳节仍有许多热闹有趣的习俗。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对中新网(微信公众号:cns2012)记者表示,吃元宵、观灯放焰火是元宵节的主要习俗,也有一些舞龙舞狮的娱乐表演。此外,据记者了解,元宵节民间还有“走百病”习俗,希望来年健康平安。有的女性则会身着盛装,结伴走出家门,走桥渡危,摸钉求子。
元宵节燃灯:走马灯上图像可变化 冰灯晶莹剔透
元宵节又称“上元节”,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别称,如春灯节、灯节等等,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即已有雏形。元宵节节俗活动随历史发展不断扩展,节期也从汉代的一天扩展到明代的十天,那时节期已与春节相接,白昼为市,夜间燃灯放焰火,非常热闹。
图为福州元宵灯会宛如童话世界。
元宵张灯是传统习俗。花灯样式各异,有的是仿照百物造型制作的形象灯,有活灵活现的金鱼灯、龙灯、虎灯……不一而足。有时候,能工巧匠还会在各式花灯上绘上民间故事、传说的内容,比如牛郎织女、二十四孝,平添许多趣味。
因为灯期不同,最初张灯的那天叫“试灯”,正月十五这天叫“正灯”,最末一天叫“残灯”、“阑灯”。宋朝时还兴起了猜灯谜,又叫做“打灯虎”,一般将各种灯谜贴于花灯,猜中的人往往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,文人们则饮酒、赋诗、答对。
图为老年俗受热捧,吉林市民踏雪猜灯谜。
“元宵节的灯笼,有密封性特别好的‘气死风灯’,也有‘走马灯’:灯内蜡烛产生的热流带动轮轴转动,灯笼几个面上的图象可不断变化。”高巍说,古代还有两三米高的冰灯,雕成武士或其他形象,晶莹剔透、栩栩如生。
元宵、汤圆有区别:蒸煮油炸皆美味
说到正月十五的头牌吃食,非元宵莫属。元宵,另有一称为“汤圆”,二者模样虽然相似,但制作手法略有不同。元宵是“摇”出来的:先把馅料切成大小适中的方块,再将馅块过水沾湿后放进形似大筛子的容器中,里头盛着江米粉。随着不断摇动,粘上江米粉的馅料最终变成常见的元宵。而汤圆则是事先和好面,擀成面皮,像包饺子那样把馅料包起来。
图为甘肃张掖古城摆“九曲黄河灯阵”迎元宵。
近年来,元宵的制作日渐精致。光就面皮而言,就有江米面、黏高梁面、黄米面多种类型;馅料的内容也十分丰富,甜咸荤素、应有尽有。偏甜的馅料有玫瑰、白糖、什锦、豆沙等,人们也会制作馅料含有芥、蒜、韭、姜等组成的五辛元宵,按照谐音来说,表示勤劳、长久的美好寓意。
元宵怎么吃?大多数人可能会说“煮”,其实,还有蒸食、油炸、炒吃等多种方法,同样美味可口。元宵节当天,一家围坐在一起,每人吃一碗带汤元宵,也是其乐融融。
“不管是那种方法制作出来的,这种食物都代表着希望全家团圆、和睦的愿意。”高巍说道。
[责任编辑:夏热古丽·穆力达坤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