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斗,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
2018-04-16   《中国组织人事报》   

这是集边疆、民族、山区、贫困于一体的省份:全省共88个贫困县,27个深度贫困县,8502个贫困村,其中有3539个深度贫困村、331.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,贫困户超过全国总数的1/10。这里就是云南,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。

多年来,一批批来自上海、广东、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援滇干部,不辞辛苦行走在贫困地区的谷底山间,用双脚丈量贫瘠的土地,用双手建出喜人的农村新貌,带给农民脱贫的信念,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虽抛家舍业、惦念亲人,但援滇干部坚定地说:“这是一场不悔的约会。”

千方百计啃下硬骨头

突出产业帮扶,增强脱贫内生动力

怒江傈僳族自治州,我国最贫穷的边疆民族地区之一,98%以上土地为高山峡谷,“有天无地,有山无田,有人无路”,典型的“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”。20168月,中交集团驻怒江扶贫工作组组长,泸水市委常委、大兴地镇党委副书记、自扁王基村第一书记王慧奇第一次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。

“当我走进高山村寨的贫困户家中,真正面对四壁透风的板房,衣衫不整、神情黯淡的农户时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”这个面色黝黑、神情严肃的北方汉子谈起当时的情景,语塞凝噎。

时间短,脱贫任务艰巨。为找到一条适合自扁王基村的脱贫路,王慧奇多次深入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村寨、村民小组,走访建档立卡户上百家。有的村组不通公路,他就徒步进村,一走就是一天,来不及返回,就住在农户家里。

两个月的走访调研,王慧奇掌握了当地群众的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。结合实际确定了“以帮扶一批致富带头人、一批土特产经济人、一批能工巧匠和一批外出务工人员为抓手,快速发展种植、养殖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+危房基础设施环境改造+个别农户精准滴灌”的帮扶思路。

土地紧缺、道路条件差、自然灾害多,发展哪种产业项目是难点。王慧奇先后联系周边发展较好的乡镇和省内外较发达地区,带领镇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走出去学习调研,选准了火龙果种植和肉牛养殖项目,投入项目资金216万元。

“刚把这100头西门塔尔牛运到海拔将近2000米的高山上时,王书记一连几天都住在牛棚边,观察肉牛适应情况。母牛下崽的时候,他整晚待在牛棚,怕有什么闪失。”肉牛养殖合作社农户张建生说。

一年辛苦耕耘,60亩火龙果长势正旺,100头肉牛膘肥体壮,将带动153名贫困户脱贫。

“产业帮扶推进难,但可以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,是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。”珠海对口怒江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张海军说,怒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导致发展传统的第一、二产业的要素缺乏,不具备发展大规模种养业的土地条件,现有的零星产业普遍小、散、弱,帮扶难度较大。

办法总比困难多。针对怒江独特的地理环境,珠海的帮扶干部探索了分散组织生产、集中规模经营的产业帮扶模式。为找到合适的种养项目,张海军一年跑了4万多公里山路,碰上下雨天车胎打滑,车外侧就是悬崖,走不是,停也不是,连生命安全都没法保障。珠海工作组最终选取了适宜生长的羊肚菌,星星点点般在怒江10个乡镇15个村完成下种,以燎原之势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。

珠海工作组到怒江扶贫一年多来,已联系5家珠海国企投入2500万帮扶怒江产业发展,并在珠海举办怒江特色农副产品展销展示会和怒江旅游文化宣传、招商推介活动,双方企业签约金额达7250万元。截至2017年底,珠海市共投入各类资金2.8亿元。

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

抓好教育医疗,避免因病因教返贫

20166月,上海市第十批援滇干部王忠民、陈超和王晓华,带着激情与梦想,来到雪域高原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干部群众一起参与到脱贫攻坚中。

蓝天白云、雪山草地、青山绿水,是迪庆给援滇干部的第一印象。然而,从零海拔的上海来到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藏区,援滇干部要时刻承受高寒缺氧、头晕胸闷、气喘失眠等煎熬,还要面对饮食不习惯、语言听不懂、气候不适应等困难。王忠民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长期失眠,体重一下掉了20斤,可他还是冲在脱贫攻坚一线,从不退缩。

到藏区后,他们凭着缺氧不缺精神的勇气,奔跑在迪庆的高山、草原、河谷间,冒着随时可能塌方落石的危险,翻山越岭、走村入户了解致贫原因、群众需求,积极探索社会参与扶贫协作新思路。

了解到德钦县学生就学困难实际后,王晓华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,及时对接上海正飞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到县里考察,公司与德钦县中学签订了3年助学协议,每年为75名家庭贫困且学习优秀的中学生提供2000元的助学金。

针对迪庆州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的情况,3位援滇干部多次往返上海与各部门协商,在上海市合作交流办的帮助下,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与迪庆州签订了3年协议,有计划、有步骤地在当地儿童中开展先心病筛查和治疗。目前已筛查7400多人,第一批需要手术的患儿已在上海完成手术。

“不仅要治病救人,还要带给村民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。”珠海市对口帮扶怒江州的挂职干部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卫生院副院长管延萍说。

20176月,管延萍到丙中洛镇3个月后,第一次组织镇卫生院入村给村民体检。等了一上午,体检点空空荡荡,没一个人来。“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贫困因素,村民医疗保健意识非常低,有了病挨不住才到医院,生活方式也极不健康。”管延萍心痛地说,“一些村民整天泡在酒坛子里,因为饮酒过量失去年轻的生命。”

地处偏远、交通不便、信息闭塞,丙中洛镇落后的医疗水平牵住了管延萍的心。她丢下儿子一人在珠海,将半年帮扶期延长到三年,手把手教乡镇医生使用彩超、心电护理仪等设备,积极联系单位购买书籍,对医护人员集中授课、重点示范。在日常诊疗、进村体检、急病抢救中,开展传帮带,把专业技能、医疗理论传授给医护人员。

要走出去 更要稳下来

注重劳务输出,实现迅速脱贫

“文化素质低、对外交流少、思想观念封闭”,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组秘书长张义强在对口帮扶的昭通市调研发现,一些窝居在大山深处的村民世代安于贫困,被动等待政府救济,内生动力不足,脱贫难度大。

扶贫先治愚。为了在根源上阻止新生贫困、隔断代际贫困传递,20169月,广东省东莞市、中山市对口帮扶昭通市后,就把职业教育和劳务输出放在重要位置。

“昭通市贫困人口数量、深度贫困县数量全省最多,省内每4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昭通人。”张义强说,因为贫困,昭通市每年有4万多初中生无法继续入学。

为解决初中生出路问题,东莞市和中山市商定2017-2019年两市中职学校在昭通市每年定向招收一批初中毕业生,毕业后在广东推荐就业。去年东莞、中山招生2150人,其中贫困户家庭学生1580人。

“每年春节后,东莞都会出现用工潮,我们就抓住这个时机,把昭通的劳动力送到东莞。”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组组长陈智武说。

不过让陈智武意外的是,2017年底,外出务工的7名昭通人,干了半年后又返回村里,怎么劝也不回东莞了。一问才知道,村民入厂后,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偏低,接受专业培训少,很难胜任技术含量高的岗位,适应不了快节奏的工作环境。

不仅要把贫困户送出去,还要保证他们快速适应新环境、新岗位,稳定就业。东莞和中山两市积极协调当地有关单位,分别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精准对接平台和机制,强化技能培训和服务保障,变群众自发的、没有保障的外出务工为有计划的、有保障的劳动力转移就业,推动增收脱贫。

“我们在珠海和怒江互设劳务服务工作站,建设‘怒江员工之家’,多方关爱服务,促进精准对接和稳定就业。”张海军表示,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,能在短时间内脱贫,形成培训输出“帮扶一人、致富一家、带动一村、影响一片”的良好效果。

目前,昭通市累计输出10777人次到东莞市、中山市务工,其中贫困人口2992人。珠海市累计转移就业2183人,其中贫困人口1106人。

深夜10点,记者跟随援滇干部行走在贫困山村,四处悄无声息,高山峡谷间孤寂寥寥的灯光闪烁。这些来自一线城市的优秀干部告别都市的喧嚣和霓彩,无怨无悔地奋战在无数个深夜和凌晨,努力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。

据统计,近年来共72家中央和国家机关挂包云南15个州市、82个贫困县,仅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央帮扶单位累计在云南投入资金达14.25亿元,帮助引进各类资金263.2亿元。上海市帮扶云南22年来,共15个区结对帮扶云南省13个州市、74个贫困县,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47.26亿元,帮助9.82万贫困人口脱贫。广东省帮扶云南一年多来,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4.3亿元,帮助近2万贫困人口脱贫。

山高挡不住砥砺前行的脚步,水长流不尽戮力同心的汗水。援滇干部和云南民族同胞相信:“终有一天,农村会变样,山顶牛羊欢,两岸花红映朝阳。”

 

 

[责任编辑:阿不都外力·吾甫尔]

 

文章评论加载中

用户: 联系方式:
       

 
主管单位:中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委员会组织部
主办单位:克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
维护电话:0908-4262961 投稿信箱:kzdj71@163.com
新ICP备16000232号